查看原文
其他

开学季|王春燕: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变与不变

人文幼学 人文幼学
2024-08-24


新学期伊始,各种工作千头万绪,老师们即将投入紧张的工作当中。但在开始进行各种具体的工作之前,不如和人文幼学一起回望初心。

生活、游戏和运动一直是学前教育的高频关键词。幼教工作万变不离其宗。厘清了根本,才不会在前行的道路上迷失方向。而对于幼儿园园长和老师们来说,如何合理安排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如何更好地发挥孩子的自主性和选择性?如何理解游戏与课程的关系呢?在新学期特别策划的第一期,浙江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王春燕从生活和游戏两个角度,分享当前学前教育实践中的两个突破点。



王春燕

浙江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01/

像流水般自然的一日生活


在幼儿园的过程质量当中,一日生活是课程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美国高宽课程有四个课程教学实践,其中之一就是稳定的一日生活常规。如何科学合理地组织一日生活,让幼儿的一日生活自然、自主、自由?

日本著名的课程专家仓桥惣三在《幼儿园真谛》一书中谈到:至少在幼儿教育的情况下,并不是教育的生活化,而应该是生活的教育化。以生活为基础在生活中渗透教育,或者说是在生活中融入教育。

幼儿园的真谛就是立足于幼儿的生活,并在此基础上让幼儿的生活如流水般连续地流动起来。能让水流不中断、不堵塞、不强令其改向,却能够使之自然地与教育目的和方向保持一致。


仓桥惣三最核心的观点就是希望幼儿园孩子的生活是立足于孩子的生活,并在此基础上让孩子的生活如流水般连续,让水流不中断、不堵塞,不强令其改向,自然地和教育目的、方向保持一致,他认为这是最好的教育。《评估指南》的第二十条指出:一日活动的安排要相对稳定合理,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个体差异、活动需要做出灵活调整,避免活动安排频繁转换,幼儿消极等待。

一日生活里蕴含着丰富、多的教育价值。孩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生活自理能力、人际交往、品德启蒙、阅读、语言沟通,还有日常生活中的种植、饲养、观察、探究等方面的学习都自然渗透在一日活动当中。





02/

模块化、稳定、灵活的一日生活


一日活动当中很重要的就是孩子的入园、离园、进餐、点心、盥洗、午睡等环节的组织是不是灵活而富有弹性?不同类活动之间的转换过渡是不是自然流畅?幼儿在一日活动当中是不是有消极等待?

有幼儿园将一日生活分成了14个环节,将原本可以整合的生活环节切割得十分碎片化。以餐后活动为例,幼儿先吃完就可以自由进行餐后活动,如去看看绘本、玩玩玩具,而不是大家统一化都吃完后一起整齐划一进行餐后活动。


一日活动的时间安排不要过于细致琐碎,活动转换不要太频繁,这很容易导致混乱拥挤,消极等待。我们强调的是模块化而不是碎片化,把相邻、相容的活动整合在一起,比如上午的生活活动可以和班级区域活动或专项室活动整合起来。在班级区域时想喝水就喝水,想上厕所就上厕所,就无需将这些生活活动单独列举出来,让安排更加模块化。

稳定性是指一日活动的安排从大环节上保持相对稳定,形成基本的规范。幼儿要知道在一天当中活动的流程与安排,完成这个环节之后,接下来该做什么,孩子会因此有对一日生活的掌控感、胜任感、可预测感,从而产生安全感。


稳定并不意味着死板、固化和机械,所以幼儿园的一日活动程序虽然强调稳定,但也可以根据活动的需要和孩子的实际情况做一些灵活、适当的调整,没有必要死板地按照时间点刻板地执行。
这其中要特别强调避免两种极端。第一过于拖沓,第二过于紧张。很多幼儿园统一入厕时间,带来长时间的等待,显得拖沓;老师为了赶时间不断催促或者强行打断孩子正在专注的上一个活动,催促孩子进入到下一个活动,让一日活动显得过于紧张。在一日生活活动的组织上,我常说:轻松不拖沓、紧张不忙乱。让一日活动,尤其是生活活动,灵活而富有弹性。

《幼儿园工作规程》里规定,一天当中户外活动时间累计要有两小时,户外体育活动一小时。有的地方,甚至对自由游戏时间有规定,以浙江省为例,要求小班自由游戏时间达到2小时,中班达到100分钟,大班要求90分钟。一次自由游戏时间要连续达到45分钟以上,研究表明孩子在游戏半小时之后,才能进入更好的状态。


03/

一日活动安排中的自主性和选择性


如何在班级中体现选择性和自主性?孩子是不是可以自由选择材料、同伴,是否表现出了与其年龄相适应的自主性,会不会自我管理?有没有表现出独立自理的能力和自我负责任的行为……这些都是判断在一日生活中孩子的发展和自主性的重要关键点。
在实践中尽量减少教师高控和严密监督的行为,给孩子提供充分的选择机会。在游戏或者区域活动的过程中,教师是否更多的给孩子提供了丰富,具有层次性、操作性的材料,能够供孩子选择。并且能够尊重每一个孩子个体的需要,做他想做的活动和游戏。

老师要做的是观察孩子会不会支配自己的时间,自主选择;对于班级中的规则、公约,老师需要让孩子们参与规则的讨论和协商,和孩子们共同制定,让他们真正理解规则并愿意遵守。


避免大一统的组织方式,在条件受限的情况下(分组、轮流、错峰等);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尝试幼儿自主解决如厕、洗手、饮水需求;引导幼儿遵守规则,形成良好的自理能力与秩序感。

一日活动内容要涉及到所有的课程领域和儿童发展领域,包括指向身体动作的、语言认知的、情感社会性的等等,尽可能多地将各个领域囊括其中,进行整合。园长和老师们在制定一日活动时也需要考虑活动的结构均衡。比如成人发起的活动与儿童发起的活动;低结构的活动和高结构的活动;认知的活动与非认知的活动;室内的活动与室外的活动等是否均衡,这都需要园长和老师们的考量。

一日活动中的教学、游戏等主要环节至少两位教师同时在场,通过分组教学、分区域指导等方式,为幼儿提供更充分的教育、指导、安全监护与个别化互动。强调在场师幼比,目的是为幼儿提供更好的人际互动氛围,增加师幼互动的频率,及时回应幼儿的需求,为幼儿的生活、学习提供有效的、个别化支持。



04/

充满游戏精神

幼儿园课程追求的理想状态


2012年教育部颁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严禁“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
2022年颁布的《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在活动组织第21条指出: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确保幼儿每天有充分的自主游戏时间,因地制宜为幼儿创设游戏环境,提供丰富适宜的游戏材料,支持幼儿探究、试错、重复等行为,与幼儿一起分享游戏经验。在师幼互动的第26条指出:支持幼儿自主选择游戏材料、同伴和玩法,支持幼儿参与一日生活中与自己有关的决策。
那么游戏与课程的关系如何呢?
1)游戏活动是幼儿园课程实施的重要手段之一。也即,游戏活动(包括自由游戏、规则游戏等)都是课程实施的途径,是达成幼儿园课程目标的手段,重在通过幼儿喜欢的方式达到教育的目的和效果。
2)游戏活动是幼儿园课程的重要内容。目前幼儿园课程内容是以多样化的活动来呈现的,如整合性的主题/项目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或在一定空间、材料支持下的幼儿自主选择、自由进行的游戏活动等。
3)游戏是幼儿园课程的重要资源。把游戏作为课程资源,既包含了幼儿的游戏体验、操作、兴趣和个别化差异等主观因素,也包含了游戏场所、材料、工具、设施等客观因素。
4)充满游戏精神是幼儿园课程追求的理想状态。游戏精神不仅要充斥于游戏活动中,更要渗透在幼儿园课程的方方面面。
但是要实现两者的整合,教师是关键。
一方面需要教师具有将教育意图隐含在游戏中的能力,将课程的内容置于游戏环境的创设和材料的投放之中,使幼儿在作用于环境和材料的过程中获得课程想让幼儿获得的知识和经验及能力;另一方面需要教师具有对幼儿发展的日常观察与评价能力,并据此开展有效的师幼互动。




文字整理/陈秋旭
图片/人文幼学
设计/邱天
主编/李晗


精彩回顾

和孩子一起布置的环境,真香!


我们向一所14年来从不加班的幼儿园,发起了开学环创五连问


又到开学环创忙!别慌,看完这篇再下手


让春节充满仪式感的20件小事


据说《中国奇谭》刚上架几天就火爆全网,还有比它更有内涵的吗?




我就知道你“在看” ↓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人文幼学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